一、离婚时一方还贷的贷款房如何分割财产
处理离婚案件中,婚后一方独自还贷款的按揭房产通常属夫妻共有,要考虑双方财产投
入、婚期长短、剩余贷款等确定分割比例。婚前一方付首付贷款购房,婚后共同还款部分及增值收益属夫妻共同财产,分割时要给另一方经济补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二、离婚时一方身体有病怎么判
在离婚审理过程中,某一方当事人存在身体健康方面的困扰,这并不必然直接导致离婚裁判结果受到影响。
要判断婚姻关系是否彻底破裂,以及是否符合法律明确规定的离婚条件才是本案焦点所在。
若相关各方在法庭调解环节未能就纷争达成一致共识,法庭将会根据案情实际状况,依法作出公正裁决。
特别提到的是,关于亲生子女的扶养事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对此详细规定。
原则上来讲,不满两岁的幼儿,应优先由母亲直接负责抚育责任;
对于年满两岁以上的子女,若父母双方未能就抚育问题达成一致意见,需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时,法庭将依据父母双方法律责任及各自家庭具体状况,本着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原则,做出公正裁决。
至于八岁及以上年龄段的子女,需充分尊重他们的真实意愿;
所以,若离婚诉讼中的某一方在此期间患有疾病,这无疑会对其承担抚养义务的能力产生一定影响,然而,这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法庭在处理此类问题时,会全面考虑诸多因素,如病情严重程度、治疗进展情况、是否存在其他抚养人或监护人等等,以确定最终的抚养权归属。
若疾病严重到足以影响到日常生活与工作能力,那么这很可能会被视为不利于抚养孩子的一项重要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三、民事欺诈怎么处理严重性问题
民事欺诈行为的重要性主要取决于其带来的不良后果与涉案的资金规模等诸多要素。通常而言,若此种行为对受害者造成了重大的财物损伤或引发其他严重结果,那么受害者便可运用法律手段来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
首先,他们可以向法院提交民事诉讼请求,要求欺诈方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包括归还不当得利、赔偿相关损失等等。在此过程中,受害者需提供充足的证据以证实欺诈行为确实发生及其所导致的实际损害。
其次,倘若欺诈行为涉及的资金数额巨大,则有可能触犯刑法,例如诈骗罪。在这种情况下,受害者有权向公安部门进行举报,并由司法机构依法追究欺诈方的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在离婚时,对于一方还贷的贷款房,通常会综合多种因素来进行分割。如果是婚后购买,即使一方单独还贷,房子一般也被视为夫妻共同财产。会考虑夫妻双方的贡献大小、婚姻存续时间长短、未还贷部分等情况来确定分割比例。如果是婚前一方支付首付并还贷,婚后共同还贷部分及对应的增值部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在分割时会给予相应补偿。